学校首页
位置: 首页 -> 资源共享 -> 推荐阅读 -> 正文

推荐阅读

【教师类文章分享之五十五】三大策略,让现代课堂管理实现转型与突破

来源: 日期:2016/09/23 08:17:31

三大策略,让现代课堂管理实现转型与突破

现代课堂管理应从一维管理走向多维管理,从结果管理走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管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强权、冷漠、威压的“官本位”管理走向民主、亲情、信任的服务管理。相应地,课堂要实现精细化策略、优质评价策略、共创共享资源策略。

随着现代课堂的构建及学校文化的成熟,迫切要求课堂管理的转型与突破,即从传统课堂管理走向现代课堂管理;从一维管理走向多维管理;从结果管理走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管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强权、冷漠、威压的“官本位”管理走向民主、亲情、信任的服务管理。现代课堂需要拉长管理链条:学校层面的宏观、间接和导向性、辅助性管理;教师层面的微观、直接、预设与生成统一的主导性管理;学生层面从课堂被动消费者到课堂贡献者、创客者的自我参与性管理。笔者仅从校级层面提出与现代课堂理念相匹配的三条策略。

策略一课堂解剖、会诊、反思的精细化策略

集体会诊,微信互动观课、议课,全程说课,自我反思,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文化自觉,成就“有文化”的课堂。


【方法1】依据数据进行实效的西医式集体会诊

(1)10人以下人人发言,不准重复別人观点,10人以上抽签发言;“3+1”析课,即举一个优点同时要说出三个缺点、不足、建议或自己的3个困惑;要求与会教师必须人人发言,且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2)遵循流程:先整理现场记录,写出自己的发言提纲;执教人谈体会:设计理念,成功或失败的地方,假若再上会该怎么改进;同行“3+1”析课讨论;倾听课堂主角学生代表的看法;专家高水平点拨引领;最后与会者各自写出此次析课的二次反思。(3)细节要求:每个人发言结束,6秒钟掌声致谢;发言有事例支撑,少说空话;借助观察工具量表剖析课;讨论要有理有据;每次活动轮换做主持人;活动结束,每人发表一句话感受。

【方法2】节省时间的微信直播互动观课议课

先在组织观课的领导(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手机微信上建立一个微信群,观课教师加入该群;观课时,专家像足球比赛的解说员一样在微信上进行同步点评;观课教师可以借助录像、语音、手写工具,对观察到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向专家或同行同步咨询;也可以对专家、同事观点进行质疑、论辩;还可以对某个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也可以定量定点观察一个小组,分阶段提供数据及分析。观课结束后,观课教师将议课意见上传,执教者也要上传课后反思。

【方法3】助推青年教师成长的全程说课

全程说课是在传统说课基础上进行“上挂”“下联”。“上挂”指的是把备课过程中教师阅读、思考形成思路的方法和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下联”指的是把课后的反思、教案的修订以及对课堂出现问题的补救措施进行研讨。全程说课要做好“三说”:说公开课教案是怎样“备出来”的,说公开课教案在课堂是怎么“活用”的,说公开课上完后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反思改进的着力点在哪里。

【方法4】自我反思的课后复盘

在没有行政评比也没有同行参与观课的前提下,每学期学校在录播室为每个教师或教师自己用摄像机录制常态课,让教师闲暇时自听、自议,即让教师进行“课堂课后复盘”——通过定格、回放等技术,还原当时真实场景,师生把当时上课的过程回放一遍,同时思考:当时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设计和实施这一步;怎样设计、实施才是最佳方案。

课堂课后复盘对提升师生课堂驾驭能力同样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对教师来说,首先可以发现自己习以为常、但对课堂有不良作用的口头语及一些不雅的体态语言;其次可以对自己的点拨语言、提问语言、评价语言、过渡语言等课堂语言运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再次可以寻找实施现代课堂的流程——出示学习目标、实施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及手段——导学、独学、合学、展示、点评、质疑、点拨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最后,可以通过教师的文化自觉成就“有文化”的课堂。此外通过临帖、入帖、破帖阶段课堂状况“可视性”对比,增强自己实施现代课堂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策略二课堂监控的阶段性、动态性评价策略

优质的评价是催生人才的助产婆,不当的评价是扼杀师生智慧的刽子手。课堂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评价的动态性特点。


首先,现代课堂师生评价是从传统的甄别、鉴定、评判功能转向诊断、促进、发展的新功能;其次,通过评价要评出一种精神,评出一种导向;另外,评价不仅仅在于解决课堂的问题,而在于重新构建学校的一种民主、向上、求真的新文化。可见,课堂评价是为了激励师生更好发展,评价是武器,评价是导向,评价是引领。优质的评价是催生人才的助产婆,不当的评价是扼杀师生智慧的刽子手。

课堂评价重在明确评价原则。主要包括:

以学评教原则: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映射、反馈、倒推、评价教师的教学;最有权评价教师的是学生,因此要加大学生对教师评价所占的权重。

捆绑制原则:抽查一个教师的工作情况,该教师积分代表本组全体教师积分;若一个教师违反相关规定被扣分,则该教师所在学科组、所在年级均按同等分数扣分;考评时,先考评集体工作的名次,再考评教师个人名次。

层级纠错原则: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若问题自己发现,自己改正,不扣积分;若备课组长、级段组长、督察组发现,扣分要翻倍。

动态性原则:体现在指标的动态性、权重的动态性、考核层次的动态性及方案本身的动态性4个方面。具体来讲,考核指标不能面面俱到,根据实施高效课堂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最近发展区”原则,确定几项重点指标,同时加大管理者倡导的、教师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指标所占权重,体现方案的导向性。如果教师都能达到的指标,下次可以舍去,大部分能达到的指标可以降低权重;如果没设置的指标或权重过低的指标被教师“忽视”“淡化”,下次就可以添上或加大权重。这样,通过这种螺旋式递进的动态考评策略,引导教师克服惰性,向高层次发展。

多元累计加权平均考评原则:变单主体、单效度、低效能的粗放性、封闭性管理为多主体、多效度、高效能的集约性、开放式管理,为教师业绩考核实行“阳光操作”搭建平台。具体来讲,考评数据采集渠道有:督查组、备课组长、级段组长、科室负责人、学生自管会、教师自管会等维度,采取加权平均法。

过程性原则:变终端管理为过程管理。如教学效果这项指标,一方面,既要考核所教学生的成绩,又要考核为取得好成绩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及学生所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既要考核所教学生的绝对成绩,又要考核所教学生的相对成绩,也就是要重视所教学生成绩的进步幅度;既要考核所教学生的显性成绩、近期发展,又要考核所教学生的隐性进步、长远发展。

全面性原则:目标设置及考核结果处理要全面,既设单项奖,又设综合奖;既设名次奖,又设进步奖。

实用性原则:考核方案既“中看”又实用,操作方便。

对现代课堂师生评价要用动态、科学、可持续理念制定评价方案。初期放大评价,中期变化评价指标,后期逐步去评价。

初期放大评价的含义是:要把评价作为指挥棒,要什么、评什么,缺什么、评什么,评什么、有什么;要特别重视评价,做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评价要构成链条,起到累积效应。

中期变化评价指标的出发点,即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是万能的,师生对评价总是“喜新厌旧”,变化的目的旨在改变师生对初期评价的好奇、重视、分分计较到现在无所谓、厌倦、麻木的心态,破解师生课改进行一段时间后的倦怠问题。

后期逐步去评价,是实现课改主要靠外部评价驱动转向以精神、信仰的内在驱动为主。

策略三课堂资源共创、共享的团队合作性策略

共创、共享课堂资源,让好课堂里出故事、出性格、出精神、重体验。


【方法1】对课标、教材的立体解读

立体解读具有4层含义一是所有纳入教学的内容都要解读;二是所有的解读都要进行教学资源梳理分析;三是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与课标要求结合;四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说明路径和方法。三级对应内容——学科教材与课标的对应解读;单元内容与单元要求的对应解读;篇章内容与篇章要求的对应解读。解读原则——拆解结构、拆解内容、归类编组、查清资源;依标定位、主次编号、判定要点、问题排队;弄清同类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材料、问题与课标对接;确定解决问题途径,认定问题解决结论;确定匹配拓展资源,确定全程教学流程;规避教参教辅,换位透析教材,弄清内部机理,力求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学科教材对应课标要求解读的内容有:学科教材按照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或模块编排?结构(模块)之间内在联系是什么?教材的课标要求有多少条?其中基础知识类要求有多少条?生成训练有多少条?理解感悟有多少条?其他要求有多少条?以此类推:全册教材有多少基础知识训练要求?有多少生成训练要求?有多少理解感悟训练要求?其他要求有多少条?你能把教材中同类的内容材料抽取归类吗?如:多少人物、多少景物、多少心理、多少动作、多少语言的描写,以及多少例题、多少公式、多少概念、多少单词、多少短语、多少句式……你能够将教材内容、问题、方法与课标具体联结吗?你能按照以上要求说教材吗?你能仿编教材吗?请尝试把以上解读内容撰写成文,编辑成册。

单元内容对应单元要求解读的内容有:本单元内容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贯穿本单元内容的主线是什么?辅线是什么?主题下有几方面的小主题?单元内的篇、章、节各承担了哪方面的主题思想呈现任务?本单元内容组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能归纳出一般规律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修辞方法、解题方法?它们的共性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本单元内容选材有什么共性?有什么不同?你能对其中的材料进行替换变动又不影响主题吗?本单元有多少基础知识训练内容?有多少生成训练内容?有多少感悟理解内容?本单元需要突破的问题有几个?怎样突破?本单元课标要求有几条?能够与相关方法、内容、问题对接吗?你能谈谈编者的编写意图吗?让学生仿编本单元内容,积累拓展训练内容。要求对以上问题列表呈现。

篇章内容对应课标要求解读的内容有:拆解教材结构,画出结构图;拆解教材内容,归类清点,列表呈现;本篇章课标要求有几条?基础知识生成训练有几条?感悟理解各有多少条?哪个课标要求是内容主线?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突破点选在哪里?本篇章解决主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还有什么方法?各个材料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本单元内可对比联结的其他内容有哪些?本篇章经典性内容方法有哪些?能说明其中的方法、特点、密码吗?让学生仿写、置换、调整教材内容又不影响主题吗?本篇章基础知识有多少?生成训练有多少?理解感悟有多少?本篇章与本单元其他篇章相比在一般模式上有何区别?

【方法2】集智备课

集智备课有5种方式。方式之一: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方式之二:初备—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共案”的个性化处理;方式之三:主备人备课—集体研讨—个性化导学案—集体反思;方式之四: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个人反思;方式之五: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集中备课抓好“五个方面”其一,站在“学者”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联结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解读等;其二,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其三,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其四,说明问题设计及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其五,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

个人“复备”(个案)突出“备学情”;课上“续备”(续案)突出备生成;课后“补备”(补案)突出“备反思”。

【方法3】梳理课堂境界、好课标准

课堂有三重境界:生动型,教师讲得生动(讲授式);互动型,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为教服务的(互动配合、启发式);自主型,学生小组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为学服务的(发现、探究式)。

评判一节课的优劣有哪些维度呢?好课是流程清晰的课,是看得见思维痕迹的课。好课堂里出故事、出性格、出精神、重体验。

好课的十个视角:(1)从教学的出发点看:是学科意识,还是课程意识?是教学意识,还是教育意识?是教书意识,还是育人意识?(2)从课堂的立意看:是教师教会的课,学生学会的课,还是学生会学的课?是教师讲得生动的课,师生互动的课,还是让学生更好发挥能动性的课?换言之,是抱着学生走的课,扶着学生走的课,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走的课?是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培养思维、启迪智慧的课,还是点化生命的课?(3)从学习目标的设计看:是教师或教研组(备课组)研究预设的学习目标(目标公有制),师生协商制定的学习目标(目标股份制),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起点、兴趣、需求自我制定的学习目标(目标私有制),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一定的知识、技能、方法的储备后,与其他同学一道研究新问题而动态生成的学习目标(目标资本联营)?(4)从探究问题设计的层次看:是教师提问、给方法,让学生得出结论?是教师给问题,让学生找方法、得出结论?还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问题、找方法、得出结论?(5)从课堂流程看:好课=真正自学+需求合作+有效展示+升华点拨+对症练习。(6)从师生在课堂的作用看:学生单纯是课堂的消费者?学生不仅是课堂的消费者,而且是课堂的贡献者?学生是接受知识,还是发现知识?学生是单纯传承知识,还是兼顾创新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知识的化身、课堂的控制者,还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点燃者、生命的点化者?(7)从课堂氛围看:课堂是只有温度没有高度?还是只有高度缺乏温度?还是既没有温度又没有高度?(8)从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看:是教学辅助?是与学科整合与融合?是为教服务,还是为学服务?(9)从课堂教师的教德与学生的学品看:看课先看德,议课先议品,好课必有好的教德与学品。教德包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等,学品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谦让、不打扰别人等。(10)从教学的成效看:应追求效率、效果与效益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应追求学习力、学习品质与课堂幸福指数的和谐生长。

【方法4】赏析、揣摩名师名课的课堂实录、课堂视频

双循环赏析揣摩课堂实录:首先让教师在认真阅读课堂实录、整体观照实录、提炼实录基础上,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我称之为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即学思想;还要让教师“下得了地”,即学技术。把教学理念还原成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再还原成课堂实录。

在对比中学习名师课堂视频:首先让教师在不看视频的基础上,思考假设我上这节课会怎么上?写出自己详细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其次观名师课堂视频,揣摩名师的课是怎么设计的。再次思考名师设计背后支撑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最后,比较两种设计异同,借鉴吸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与课堂视频微格学习:借助播放中的暂停还原功能,对名师情境导入、问题设计、课堂用语、课堂评价、教学机制等环节,进行微格揣摩体验感悟、反思。采用“我会怎么做、名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四问法进行。还要通过实录与视频对比,深入思考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课堂实录。当然,也可以让教师归纳名师课堂的共同基因,提炼归纳名师的艺术风格及人格魅力。

(作者系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