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位置: 首页 -> 资源共享 -> 推荐阅读 -> 正文

推荐阅读

【教师类文章分享之七十七】别让你的教育、你的学生受“模式”之苦

来源: 日期:2016/11/25 08:08:33

别让你的教育、你的学生受“模式”之苦!

丰子恺画过一幅漫画,题目叫“教育”。在这幅漫画里,一个做泥人的师傅正在努力地工作,将一个个的泥团往模子里按,从模子里出来的泥人个个都一模一样。

给这幅漫画取名“教育”,丰子恺做过这样的解读:“在某时代某地方,厉行刻板的教育。蔑视青年的个性,束缚人的自由,而用高压力实行专制的教育法。于是毕业出来的人,个个一样,没有个性,没有趣味,呆板的,机械的,全不像个‘人’。我觉得这种教育法可恶,这般青年可怜。于是对这问题想下一个批评。”

丰子恺创作这幅漫画,距离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漫画所表达的“某时代某地方”的“教育”,在专制、模式化、束缚人的自由等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大的改观,相反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模式化的教育,就像是用生产线培养一个个千差万别的学生

某学校的“导学案”实验,被某教育行政领导看中后,演变成一个区域内整体的教学模式被实践,区域内所有的学校、所有的课程都被要求采用“导学案”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某学校进行的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的课堂组织形式探索,被某学校领导强行在自己的学校里推行,规定推行“10+ 30”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上课讲解的时间不准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必须交给学生;

有的学校规定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将学生的课桌拼在一起,哪怕有些学生背对黑板,有些学生上课始终要将脖子转过90度去看教师和黑板也在所不惜;

管理者推崇模式化,是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被复制和推广,由此可带来集约效应,降低管理成本,这对工农业生产来说是有益处的。

长期以来,这种模式化的管理被理所当然地运用到了教育领域,尽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千差万别的需求,但我们却可以非常坦然地只给他们提供一种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这个模式里学习,连行为也被规范化。

课程的教与学,本应充满了多种路径,让学生有多条路可选

课程教学实施模式化、统一化,是为了给教学管理和评价带来方便。但一门课程的学习,有很多路径,就像围棋棋盘上的网格线一样,从某一点出发到另一点结束,有许多条路径可以选择。

我们当下的课程,却几乎不给学生自主学习、选择的机会,所有的学生都要按照教材设定的逻辑顺序,学了第一页之后再去学第二页,学了第一个知识单元之后再去学第二个知识单元,用同样的步调、同样的节奏开展学习。这不仅将学科学习的模式固化,还用专制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固化。

教育评价单一化,是因为一些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往往过分高估分数的力量,不顾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心理感受,把教育当作挥舞在自己手上的感化与惩治的大棒,一厢情愿地把相同的教育强加到不一样的学生身上,用同一把尺子去度量个性差异巨大的学生。

教育从本质上看,是要发展学生已有的东西,而不是将外在的东西强加给他。

比如说学习的本能、创造的欲望,就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我们经常抱怨今天的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创造力不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强加给孩子的东西太多,没有顺着孩子的天性让其感受学习的乐趣,鼓励他们施展创造才华。

教育是一种“成全”,是帮助孩子发现他自己的潜能、发展他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这种“成全”就不可能批量生产。

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促进学生的内在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全员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重要,要关注每个学生;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三是学校的多样化发展,既包括学校的特色发展,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他自己的学校提供可能,也包括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为不同程度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撑。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中,类似丰子恺漫画中描述的模式化生产的学校将越来越没有市场;类似做泥人的师傅这样的教师和家长也将越来越不受待见。

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了解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生一起共创个性化的学习,是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文章选自常生龙新著《给教师的5把钥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标题及文中小标题为小编自拟,原文标题为“做泥人的师傅”,原载于“源创图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