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顾志跃
一、教师的成长受两大因素影响:
职业成熟=职业认同+能力提升。
职业认同:感受→接受(积极参与)→享受
承受(消极应对)
职业认同与教师的志向与职业生活状态有关:被尊重、享友爱、能胜任、有自信等,表现为归属感与进取心。能力提升从经验积累到理性思考,是实践、学习、研修、带教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后成长是职业认同与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复杂过程。
教师的成长是慢成长。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初级
| 中级
| 高级
|
角色适应
| 经验积累
| 专业成熟
|
会 合格教师
| 好 教学能手
| 领 学科专家
|
胜任教学
| 原创教学
| 发展教学
|
(一级)
| (副高)
| (正高)
|
感受职业
| 接受职业
| 享受职业
|
关注教法
| 关注教材
| 关注学科
|
学会操作
| 学会创作
| 学会研究
|
因为动机、能力两个因素影响,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从第一阶段走到第二阶段,能走到第三阶段的教师更少。大多教师稳定在第一或第二阶段的高原地带。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不断引领大家跨过这两道坎,从关注教法走到原创教学,编一本自己的教案集;从原创教学走到学科研究,写一本自己的学科教学论,走上学科教学高地。为此提出了在职教师“二次成长(蜕变)论”。
教师成长的最高阶段是站在学科高地,对自己学段学科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如,功能(定位研究)、课标(研读)、教材(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国际比较)、教法(案例)、学法(指导)、评价(考试)等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得到同行认可,在学科教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话语权和影响力。教学风格鲜明,效果显著,成就突出,深受同行敬重,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教师。
例如:写书的基本框架:(6章、30节、200目)
一、学科功能定位研究
二、学科的课标研读
三、教材比较研究
四、教法及其课堂教案评析
五、学生的学法及其学法指导
六、学科的考核与评价
每天1000字,200天可以完成20万字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1年12月12日中国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报》上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奉行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选择了当教师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
这个标准放弃了原来大百科全书式的方案,采用简约式评价方案,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分成十四条。
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
1、职业理解。包括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理解教育工作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等。
2、关爱学生。包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3、认真教学。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4、个人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有亲和力和良好心态,举止文明。
专业知识包括:
1、学生知识。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年龄特征,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教育学生,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学科知识。理解并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PCK)。
3、教学知识。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规律,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4、通识知识。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国情,具有艺术欣赏、表现知识以及适合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包括:
1、教学设计。包括课、学习主题、长周期学程设计。
2、教学实施。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善于调控教学过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发展。
4、教育评价。会编制各种测验与考试,会用各种方法评价学生。
5、与人沟通。与学生、同事、家长的沟通。
6、专业发展。有个人专业发展意识与规划,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教师专业素养的三大方面:
专业修养:职业素养、人格修养
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学科功底)、
条件性知识(教育专家)、
学识与才艺
专业经验:育人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学识与才艺主要由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解决,同时需在职后培训中更新与内化。
专业经验性知识:育人、上课、研究等能力则要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是为了加速这种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的过程。 这里的关键是实践体验课程的开发。
三、教师的实践与培训
实践体验课程是通过给教师一个任务,让教师在独立或组织其他教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知识、经历有关体验,形成有关经验、提升有关能力的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师是在学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会做事,提升能力的。它的文本形式是任务包,里面应该包括:实践体验活动的名称、活动目的要求、活动组织实施、活动程序要点、活动记录表单、活动成效评价办法等内容。
实践体验课程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教育观察(三个判断;关注度、积极性、达标率)、个案研究、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活动设计、班级管理、学生访谈、家庭访问、差异教学、观课评课、测验考试、学生评价、专题研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特长展示等。这也是作为一名成熟教师必须会做的事情。
在职教师培训课程大纲
| 角色适应期
| 经验积累期
| 专业成熟期
|
专业理念师德修养
| 教师守则、爱的教育、法制教育、身心健康
| 敬业爱岗、沟通合作、专业发展、情操修养
| 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职业境界、师德楷模
|
专业知识
| 课标教材解读、学生学习方法、教学心理学、教学测量
| 学科知识拓展更新、教学思想与改革、学科教学论、教学评价
| 课程论、学习论、比较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哲学
|
专业能力
|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观课评课、考后分析、师生沟通、班级管理
| 差异教学、学法指导、学生评价、活动设计、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 课程设计、特长展示、教育评论、带教新人、专题研究、学术引领
|
对学校来说,做好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两件事:
1、加强教师的师德和育德能力建设。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加强教师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培养应该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爱心奉献、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只是个人道德修养与爱心奉献,还包括其职业认同与心理品质。要多让教师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喜欢做教师,乐于做好教师。还要从心理角度帮助教师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
1、扎实的学科功底,(窄化、浅化)
2、丰富的教学经验,(带班、上课)
3、一定的理论素养,(自圆其说)
4、开阔的实践视野。(眼界决定境界)
具体包括:会备课、会上课、会设计练习、会辅导学生、会考试评价等等。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有效性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的精细度、教学的及时反馈与调整
1.教学的针对性是指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
两种教学模式的争论:
以教定学?
以学定教?
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靠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会做学情分析。高中教师必须知道的基本学情:
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人格——趋于独立,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认知——逐步摆脱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
情感——青春期成熟阶段。
行为——能自制自控。(自律自强)
所以要在教学设计中引进架桥的思路。
1、备教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设计
|
彼岸
| 此岸
| 有效架桥
|
解读课标
| 原有经验
| 辨别关系
|
钻研教材
| 前概念
| 上下位概念
|
找准重点
| 认知方式
| 从错到对
|
定准目标
| 认清学生
| 克服负迁移
|
上课不是一个简单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引领学生从“此岸”走向“彼岸”的过程,所以要针对学生设计有效的“桥”。
这需要教师舍得花时间用下列方法进行学情分析:
摸底考试、问卷调查、课堂交流(观察、提问、追问)、录像分析、作业批改、座谈或个别访谈、向前任教师了解、家访等。
2.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在课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起来。教师让学生在课堂里进入积极学习的最有效办法是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
听——有效性30%
看——有效性50%
听+知识整理——有效性60%
看+知识整理——有效性70%
做中学(亲历)——有效性90%以上
其实,“三维一体”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是要求教师上课关注学生的情绪、是否有事可做、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 这里的“情”指情绪。学生上课是否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参与,对一堂课的有效性关系极大。教师上课必须注意学生的情绪调节,始终让学生处在兴奋状态。
人的情感发展是从情绪——情感——情操的过程,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课堂操作点是学生的情绪调控,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这里的“做”指让学生参与过程,上课做中学。假如上课只是教师讲知识,没有学生“做”的参与,会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简单化为记忆与复现,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参与。
所以上课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多用分析、评价、创意等高阶思维的心智活动,开展探究式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识记、理解、应用等低阶思维的心智活动上,只做传授式教学。
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还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这些是短周期目标,在教学结束时可以检查其达成度;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周期目标,需要由课堂的“情绪体验、做中学”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滴水石穿),所以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要有明显效果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
要想培养学生能力,要在课堂里多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一般的传授式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心智活动为主,这时学生处在低阶思维状态,思维的训练量并不大。要让学生有大的思维训练量,必须设计分析(新情景)、评价(个人观点)、创意(新想法)等高阶思维的心智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受到挑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3.教学的精细度是指教学品质的精致程度。
粗放的教学以一般学生为对象,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学生差异,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所以教学质量只维持在一般水平。
精细的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采用差异教学对策,应对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针对学生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三类。
(1)教学方法类——在一个教学群体内采用分组的办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2)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对学校要求比较高)
(3)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教学除了在课内利用分层递进,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内采用复式教学、分组学习之外,在教学组织方式上也可以进行变革。
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既保证班级授课,又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学得适度。
4.教学的及时反馈与调整。
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三大途径:
(1)当堂提问——标杆学生。
(2)作业批改——有效设计,仔细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单元测验——理清单元目标,对应单元测验,从答题情况推测达标情况,反馈教学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分数管理只看成绩,一旦发现成绩不好,就集体补课,无的放矢,异化了补课的原有价值。
补救教学是针对性教学。针对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学好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特殊教学。不能把补课当补药随便用,滥用的结果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
关注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教师第一次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学是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候。第一次教学不抓紧,期望通过第二、第三次补救教学解决,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现在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的盲目性比较大,教师做了不少无用功,没有把力气用在刀口上。假如教师能把精力放在提高每节课的有效性,增加补课的针对性。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智慧的教,学生聪明的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教的智慧程度,用智慧实现教学的价值,而不是干劲。